拿破仑失败的序曲:埃劳战役,一场反法同盟未成功的滑铁卢

你的位置:沐鸣2 > 关于沐鸣2 > 拿破仑失败的序曲:埃劳战役,一场反法同盟未成功的滑铁卢
拿破仑失败的序曲:埃劳战役,一场反法同盟未成功的滑铁卢
发布日期:2024-07-29 15:30    点击次数:84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青梅编辑|青梅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主力部队被英普联军在滑铁卢彻底击溃——一代欧洲的军事传奇,从此在这里划上了句号。

为什么在前五次反法同盟中百战百胜的拿破仑,会在滑铁卢折戟沉沙?有人将这场战役中法军的失败,归咎于拿破仑的指挥失误和格鲁希援军的姗姗来迟。

然而,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实际上早在1807年法军损失惨重的埃劳战役中埋下了伏笔。

后世有人常说:这场让法军损伤1.4万人的埃劳战役,是反法同盟一场没有“成功”的滑铁卢。

那么,这场为拿破仑日后失败埋下伏笔的埃劳战役,究竟是一场怎样惨烈的会战?它对19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陆的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如果您对这个故事感兴趣,还请一键三连,点个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为您讲述的最大动力!

第四次反法同盟:法国东扩与普俄反击

1805年,称帝后不久的拿破仑便发起了与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佛朗茨二世之间的“三皇会战”。

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再次展现出了他惊人的军事天赋:俄罗斯、奥地利规模近10万的联军,被仅有7万人马的法军击溃。

这场战役结束后,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在德意志地区有着百年历史的“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强行拆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建立在法国东部,听凭拿破仑控制的“莱茵邦联”。

莱茵邦联的诞生,无疑为拿破仑的帝国增添了一道新的军事屏障,但德意志民族任人摆布的命运却被德意志诸国中的普鲁士视为耻辱。

而在第三次反法同盟中落败的沙俄,也一直伺机寻找复仇的机会。

在法国死对头:英国的怂恿下,1806年普鲁士,俄罗斯,萨克森,瑞典和英国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

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成立,早在拿破仑的预料之内。

在普鲁士对法宣战的两周后,拿破仑就于10月15日亲率大军,攻入普鲁士本土,并在10月27日攻入柏林。

从普鲁士对法宣战,再到普鲁士首都沦陷,整个过程不到1个月的时间。

拿破仑在抵达柏林后,立即采用雷霆手段,在同年11月21日颁布《柏林法令》,要求欧洲大陆所有国家都禁止与英国开展贸易。

拿破仑此举意图明显:在于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摧垮英国的海外贸易。

然而,在拿破仑彻底征服一个国家之前,他所构建的“大陆体系”便无法彻底发挥封锁英国的效果——这个让拿破仑亟待征服的国家,便是幅员辽阔的沙皇俄国。

会师埃劳:拿破仑的战略失误

拿破仑在攻破普鲁士首都柏林后,另一部分溃退的普鲁士残兵抵达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地区,打算做出最后的抵抗。

而俄罗斯也派遣出了由本尼格森指挥的10万俄军,开赴柯尼斯堡,支援士气低迷的普鲁士残兵。

由于此时的俄罗斯军队并未经历大规模的会战,同时距离本土较近,补给充足,具有主场作战的优势,因此10万俄军对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信心满满。

而拿破仑领导下的法国军队,虽然在1806年的10月迅速击溃普鲁士首都,取得了耶拿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经过一轮轮会战后兵力已经减少至7.5万余人。

此外,1807年2月正值欧洲的冬季,与俄罗斯接壤的东普鲁士地区在今天其实就是俄罗斯境内的加里宁格勒,所以冬天的气候十分寒冷。

在后勤不足,气候严酷的环境下,法军无论是在人力、士气上此时都不如俄国军队。

然而,拿破仑想要一次性解决沙俄与英国保持贸易联系的问题,因此在拿破仑得知本尼格森的军队向柯尼斯堡开进后,便派遣麾下的得力干将内伊率领一支骑兵部队。

绕道柯尼斯堡从沙俄10万军队的后方突袭,准备切断俄军东普鲁士到俄罗斯本土的去路,一口吃掉俄军。

但在后勤不足,士气低迷的情况下,继续分兵两路,让其中一支法军孤军深入俄普境内,本就犯了兵家大忌。

拿破仑调动内伊准备抄俄军后路的情报很快被俄军识破,俄军指挥官本尼格森立即调转俄军兵力,抵达普鲁士的埃劳地区,在这里抢先修筑防御工事,确保自己的后路不会被法军切断。

与此同时,本尼格森准备调动一支军队向西挺进,偷袭贝尔纳多特指挥的法军第一军,救援在但泽被法军包围的普鲁士残兵,接着夺取维斯杜拉河的各个渡口,在确保俄军物资供应的同时,切断法军的粮食补给。

求胜心切的拿破仑,对俄军的前后调动浑然不知。

孤军深入俄普腹地的内伊,先是遭到了俄军的阻击,受到了轻微的损失。紧接着,汇集起来的俄军开始向贝尔纳多特的法军第一军发动突袭。

幸亏内伊在遭到俄军阻击后,迅速意识到俄军可能已经识破了法军的作战计划,于是连忙调头聚集分散的兵力,折返拿破仑本部驰援。

同时,内伊派遣通信兵提醒贝尔纳多特,让他提防俄军。

收到内伊提醒的贝尔纳多特调集6500赶到莫龙格地区,与前来偷袭法军的俄军部队不期而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最终各自损伤了2000余人。

莫龙格的这场遭遇战,让拿破仑意识到了俄军正在准备向法军展开全面反攻的危险。

此时,由于拿破仑调遣了内伊的军队去切断俄军去路,因此自己的手上只有4.5万人的部队可供指挥。

而本尼格森集聚在一起的部队总共有7万人,加上其他战线的部队总计有10万人,法军的战势已经十分严峻。

拿破仑决定,重新调集兵分两路的法军,集结优势兵力击溃在埃劳的俄军主力,从而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然而,不断集结的俄军兵力和求神心切的趋势,让拿破仑还是决定提前发动这场会战——只要法军成功拖住俄军,并等待内伊的军队回援,法军就还有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希望。

1807年2月7日,向埃劳挺进的苏尔特第四军和巴格拉季昂领导的俄军部队相遇,双方围绕埃劳阵地展开激烈争夺。

由于法军战前准备仓促,后勤供应不足,法军士兵只能在冬天寒冷的环境下露天过夜,这大大影响了法军的战斗力。

开战第一天,法俄双方共付出了4000人伤亡的代价,法军未能成功取得埃劳阵地的主动权。

埃劳战役进行的第二天,俄军总指挥本尼格森调集来了400门火炮,准备以优势火力击溃法军的士气。而法军此时仅有300门火炮,总体火力弱于俄军。

此外,在人数上俄军已在埃劳集结了6.7万人,法军仅集结了4.9万人,普鲁士将领莱斯托克已经调动9000普鲁士军队,准备驰援俄军。

这让拿破仑感到紧张异常:一旦普鲁士和埃劳的俄军合兵一处,法军必败无疑。

于是,拿破仑连忙催促分兵切断俄军后路的内伊迅速折返,与埃劳的法军加速汇合。

同时,法军冒着严酷的暴风雪对俄军炮兵展开还击,但收效甚微。拿破仑的左翼部队在俄军的猛烈炮击下,已经濒临崩溃。

在左翼部队受到俄军的猛击后,拿破仑更急于改变战场的形势,他让奥热罗率领2个师的部队,在暴风雪视野的掩护下向俄军的炮兵阵地发动攻击。

奥热罗因为严酷的环境患上重感冒,在法军士兵的搀扶下才能勉强上马,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指挥能力。

在奥热罗率领部队向俄军炮兵阵地挺进的过程中,由于暴风雪导致俄法双方的视野都很模糊。

所以奥热罗的部队在向俄军炮兵阵地冲锋的同时也受到了法军已方火炮部队的轰击。

这让奥热罗的部队从最初的1.2万人锐减至3千人,但伤亡惨烈的奥热罗依然没能顺利拿下俄军炮兵阵地——战争对于拿破仑来说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时候。

转败为胜:创造奇迹的骑兵冲锋

在数次冲锋,试图夺取俄军炮兵阵地失败后,俄普联军已逐渐向埃劳的法军主力逼近。

拿破仑意识到:此时如果让埃劳的法军撤退,必然会遭到俄普联军的追击,也会让自己错过与内伊军队汇合的机会。

因此,留给法军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继续坚守埃劳前线,击垮俄军的士气。

在奥热罗的冲锋失败后,拿破仑拿出了自己最后的家底:缪拉领导的法国精锐骑兵和自己的老近卫军。

一直以来,这两支精锐部队是拿破仑的骄傲,这些部队中的士兵更是法军精锐中的精锐,拿破仑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想调动这支预备队。

但此时埃劳严峻的战局,已经到了拿破仑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

在拿破仑的授意下,缪拉率领规模总计1万人的骑兵军团向俄军阵地发起了殊死一搏的冲锋——指挥这次冲锋的缪拉深知,如果自己的这次冲锋一旦受挫,那么法军将会在埃劳必败无疑。

缪拉率领的这次骑兵冲锋,让俄军慌乱异常:他们怎么也没有料想到冲锋被多次击垮的法国军队,会再次向俄军阵地发起新一轮的攻势。

加上恶劣天气对俄军的影响同样十分严重,因此和法军持久作战的俄军士气也异常低迷。

在缪拉指挥骑兵的冲锋下,俄军的左翼骑兵、中央步兵阵地被法军冲垮,俄军指挥官本尼格森为了阻挡住缪拉的进攻,不得不转调前线向拿破仑本部逼近的俄军,为法军重组攻势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缪拉在这场冲锋中损失的1500名精锐骑兵,换来了达武部队进入战场驰援的时间。

达武率领的这支法军,是当时法军为数不多的没有经历过大规模会战的生力军,人力和士气都很充足。

达武在作战之前发表了激动的演说:

“勇士将找到他光荣的归宿,懦夫会腐烂在西伯利亚的荒野!”

达武的这一席话语,让法军士气大增,帮助拿破仑抵挡住了俄普联军优势兵力的进攻。

2月8日晚,原本前去切断俄军归路的内伊折返至埃劳,与拿破仑成功会师。

面对着作战素养卓越,装备精良,同时人数占优的法军,俄普联军已经毫无胜算。为了避免被法军全歼,俄普联军在当晚10点撤出了埃劳战场。

埃劳战役:为何成为滑铁卢的序曲

普奥联军撤出埃劳后,这场战役似乎最终以法国的胜利划上了句号。然而,拿破仑惊讶地发现:在经历埃劳战役之后,伤亡过万,士气低迷的法军也无力对俄军进行追击。

从战术上看,法军取得了埃劳战役的胜利。

但是,法军并没有达成战略上消灭俄军主力的目的。埃劳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内伊在视察一片被鲜血染红的雪地时,不禁惊呼:

“法军在这场屠杀中除了伤亡,什么也没有得到!”

埃劳一役,暴露出了拿破仑在后续对反法同盟的作战中的求胜心切。

埃劳战役法军之所以能够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与缪拉指挥骑兵的偶然因素和内伊的及时驰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一旦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那么埃劳战役的历史就可能会改写。

事实上,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命令内伊对威灵顿英军的冲锋就遭到了失败。

而格鲁希的援军也并没有及时出现在英军的后方,布吕歇尔指挥的普鲁士援军比法国援军提前到场,导致了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彻底失败。

这与埃劳战役的情景十分相似,因此也难怪有人说

“埃劳战役是反法同盟未成功的滑铁卢”

在埃劳全身而退后的俄军一直保持着实力,因此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一直拒绝与拿破仑和谈。

直到1807年的弗里德兰战役结束后,法军再次击败俄国军队,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才坐上谈判桌,与法国达成《提尔西特和约》。

在这份和约中,此前被普鲁士瓜分的波兰重新立国,成为了亲法的华沙大公国,此举严重削弱了普鲁士的势力,同时也标志着法国力量的进一步东扩。

而主力未受损的沙俄,则待遇相对优厚,法国以帮助俄罗斯入侵土耳其,换来了俄罗斯加入了法国封锁英国的“大陆体系”,英国构建的第四次反法同盟彻底瓦解。

然而,签署《提尔西特和约》后的沙俄并没有完全遵照拿破仑“大陆封锁”的承诺,继续与英国开展贸易。

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从始至终军队主力都未被法国击败的沙俄,一直是拿破仑时期的欧洲一支独立力量。

这最终让拿破仑做出了1812年远征俄国的决定。而拿破仑远征俄国的失败,成为了日后法兰西第一帝国毁灭的直接导火索。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