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遇大事者,能举重若轻、处之泰然,常对平常琐小之事多些“无所谓”。但是,若做不到能处事于顺昌,在困难面前“躺平式”、“任差式”甚至“无心无在式”相对,“无所谓”就会是一种极大的过错。
想要放得下,需先能拿得起。当处在处事的过程中,还有太多需要去做实的情况下,相比于“无所谓”,太多情况下的“真有所谓”,才是最最必要的。
【承责于前,不能过于“无所谓”】
竞技比赛中,参赛者就要以实力和努力去赢得名次。如果以“无所谓”的态度,比不比都行、有无成绩都可,那结果绝对不可想象,或者说,其根本就是滥竽充数、不配去参赛。
人生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同群体中、不同阶段内、不同事件中,承担着各自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对于履职尽责,是对自己人生和人格相负责的大事,要真的很有所谓才行,而绝不可散漫无度、吊儿郎当、虚掷不恭。
责任越大,能力也需要越大;能力越大,承担的责任也会越大。在责任面前,很多人尽心尽力尚且不可能都做到尽善尽美,那种既不重做事、也不重做人,对前途命运的全然“无所谓”、任己躺平摆烂懒惰的态度,只会是放弃和抛弃自己,甚至是变相地贻害自己。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该自己承担起的责任,就必须认真去做,而不能有任何的理由和借口去懈怠,不能以“无所谓”去逃避和自欺。有时他人会给予帮助,但路要自己脚踏实地地向前走、事要自己用心用情去做,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做事不能失责,做人不可缺位。
图片
【义理于前,不能泛化“无所谓”】
处事要讲求在理,待人要重于信义。只有把义理的内涵积极地用于实践,相彰相进,才会达成至真、至诚、至美。在义理上若太多“无所谓”,就不会有虔诚和谦诚。
交人交心。透过现象看本质,谁都会有一杆“公平秤”。对他人的表现,眼睛和心底是要非常明亮的,这样才会识别好人、交到好友;对自我的表现,就要更加严格、更加重理、更加守信,这样才会得人心服口服。
玉琢而成器。有人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关注和执着于那些方面的修为。其实,这个问题的本真就在于,对于个人的初衷和目标,化作为日常中一事一情的“真在意”,而不是做好做差、做与不做都行的“无所谓”。
说话做事,若管不住自己,太随意、太任性,口无遮拦,不修边幅,就必然会出现太多的问题,或许这些问题已导致事态恶劣,还没有引起其个人的注意。学会尊重,适于场合,注重情致,自敛自重,都需在大事小情的每一环节,注意用心入微,而不可“无所谓”散漫于妄。
图片
【善恶于前,不能模糊“无所谓”】
明是非善恶,定心定向,行稳致远者,才会是智者、强者、德者。那些在是非善恶上混淆于“无所谓”,就会是糊涂虫,甚至会在不经意间随波逐流而成从恶者。
善恶不两立。对良善的彰扬,就不可以对邪恶姑息。做人做事,必须把握住底线,既不可任他人恶邪相欺,也绝对不能放任自己去故错故差。对他人的言行要分得清对错,对自己的所言所做所为必须认真负责,对的做实,错的立改,不能马虎和敷衍。
对待朋友和亲人,不能负良心去做伤害于他的事情。那么,这就是一个很明确的标准和底线。如果自己的言行,导致了矛盾和纠纷,能否用先自我检视自我善改,进而做对下一步的事情,这就很关键。若一贯用无视、无心、放任、肆意去做自己,很容易做差于事、恶化关系。
在明知有错、行为失当的情况下,差不多、随大流、无所谓,无底线地包庇、宽容,破窗于恶而不自省,那只会越陷越深。善恶面前,要非常地有所谓,泾渭分明,恶的就要悔改于当即立断、斧正于心,绝不含糊不养痈为患;善的就要知源畅流,轨行律己,而不枉视不相失。
(文中图片选自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